4、2。GNSS平面控制测量 技术设计4、2。1.GNSS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1的规定,4,2,2.各等级GNSS网基线长度测量中误差。应按下式计算,式中,σ,基线边长中误差.mm。a 固定误差。mm.取本规范表4 2,1之值,b。比例误差系数,mm.km,取本规范表4,2 1之值,d GNSS网的实测基线平均边长.km,当平均边长小于本规范表4。2,1中平均间距的1,2时、按其1、2计算,4、2。3,GNSS网的方案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GNSS网应与测区已有控制点或国家控制点进行联测,联测点不应少于2点.2、相邻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 最小间距不宜小于平均边长的1、2,3、GNSS网宜由独立观测基线构成三角形,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当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附合路线或闭合环的边数应符合本规范表4 2,1的规定 观测4,2、4 GNSS平面控制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4的规定,4 2.5 作业前应根据测区作业条件和作业方法编制观测设站计划表,并应按计划进行观测、4 2,6、天线安置应遵守下列规定,1 在三脚架上安置时,天线距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m,2,在已有三角觇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宜先卸去觇标顶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 再依投影点安置天线 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不应大于5mm 4.2。7,GNSS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1、观测开始前和结束后应测量天线高。前 后测量天线高的较差不应大于2mm。2。观测过程中,不得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不得改变卫星高度角设置,数据采样间隔,天线位置,3、在测站附近不宜使用无线通信设备。4,2。8,测站记录应包括测站名或测站号,接收机及天线号 观测日期 天气状况、时段号、开关机时间。天线高。作业者 测站环境以及作业中发生的异常情况、4.2,9、当复测基线边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闭合差超限时,可舍去个别观测质量较差的基线、数据处理4。2、10。GNSS网基线解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等级控制网基线可采用广播星历解算,应取用双差固定解,2、基线解算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 定位点可由解算软件自动选择,当人工选择时,应选择观测时间较长的点 3,基线解算结果中应包括基线的三维坐标增量及其方差阵.协方差阵。基线长等参数,4,2,11.基线解算完成后 应对基线的观测和解算质量进行检验.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同一时段观测数据的剔除率不宜大于10,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式中,σ、基线边长中误差。3,同步环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式中,n 同步环的边数.WX,WY,WZ、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mm WS,同步环的全长闭合差.mm。4、异步环,附合路线的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规定 式中,n、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WX,WY,WZ.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坐标分量闭合差,mm。WS,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全长闭合差。mm、4,2 12。GNSS网应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检验网的内符合精度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在基线解算质量检验后进行.应取用合格的独立基线参加网平差,2,以基线三维分量及相应方差 协方差阵作为观测量,进行无约束平差。起算点宜取观测时间较长的点、二等网宜取已知点的三维坐标值。3.平差后,基线分量改正数的绝对值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对不合格基线应进行处理,式中,V、X,V.Y。V、Z,基线分量的改正数的绝对值,mm,4、2、13,GNSS网的约束平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取用三维无约束平差后检验合格的基线.在拟采用的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2、平差前。应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边长和已知方位角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检验,剔除精度低 可靠性差的已知点、根据已知点的情况。可选择强制约束平差或带权约束平差 3、三维约束平差后,同一基线的三维约束平差坐标分量改正数。与三维无约束平差坐标分量改正数的较差绝对值 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当不能通过检验时、应剔除精度较低的约束点,再进行平差.直至满足要求,式中.dV、X dV、Y,dV,Z,三维约束平差与三维无约束平差后 基线分量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4,2、14、GNSS网计算时 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 2,14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