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水准测量,技术设计5、2,1。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的规定,5 2,2,水准测量所用水准仪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2的规定,5。2,3,水准尺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3的规定。观测5.2 4,各等级水准测量所采用的设备和方法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5 2,5,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5、2、6,水准测量的转点应采用尺垫或尺桩,水泥和柏油地面可打入圆头帽钉代替、5、2,7.每测站水准测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规定顺序进行观测,2,前后视距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获取。同一个测绘项目只能采用一种方法 1。上.下丝读数。读至0,1m、2、直接读取上.下丝间距.读至0 1m 3.用测绳.皮尺或测距轮丈量、读至0,1m,3。手动置平式水准仪读数时.应用微动螺旋,旋进,方向使符合气泡进入居中位置.4、测微器读数时,应用,旋进。方向对准水准尺的分划线.5。每站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整平水准仪。不得进行二次调焦、5、2.8,二等水准测量宜将水准仪脚架的两脚安置于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按奇、偶数站交替置于路线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5,2。9 由往测转为返测时 应重新安置仪器、前。后水准尺应互换。5 2.10,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往测或返测,并按下列规定取舍、1,二等水准。当重测高差与原异向测量高差较差合格时。取用该结果,否则应再重测。2、三,四 五等水准.当重测高差与原往测或返测高差较差合格时,可取用其中合格结果、当重测高差与原往返测高差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用三次测量高差的平均值、5,2、11。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或全中误差超限时.应全面分析原因、选择可靠性较差的测段进行重测 5 2 12 当水准网重测的测段数超过总测段数的30、时,该网应全部重测,数据处理5。2.13,二等水准测段高差宜按下列公式计算正常高水准面不平行改正,三、四,五等水准测段可不改正。式中,ε,正常高水准面不平行改正数.mm,Hm,测段起、终点近似高程的平均值,m.φ1、测段起点的纬度 φ2。测段终点的纬度,φ.测段终点到起点的纬度差,φ 测段起,终点纬度的平均值.5。2 14,计算水准路线往返观测高差较差。附合或闭合路线的高差闭合差 并按本规范表5,2。1的要求进行限差检验.5、2 15.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M,每千米高差偶然中误差。mm,MW。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测段往返测高差的较差。mm W 附合路线或水准环的高差闭合差、mm、L。附合路线或水准环线长,km,R、测段长.km n,测段总数。N,附合路线和水准环线总数 5。2、16,二 三.四等水准网应进行严密平差,五等水准网可采用简易方法平差。5、2、17 水准测量计算的数字取位应符合表5,2,17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