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RTK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4,3.1,由于RTK平面控制测量不能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可靠性相对较差、所以规定可用于一般地区的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测量.当用于厂矿平面控制点测量时,应加强检查 4。3。2.本条明确一级点只能采用CORS系统测量,二,三级才可以采用RTK测量。4 3,3 RTK控制点布设还应符合本规范4,1 6的规定。RTK测量4.3,4、有CORS的地区 应优先使用CORS系统测量 在无网络RTK服务的地区 应尽量采用双基站法测量、既有检核条件,又可提高测量精度,4,3。5、单频RTK技术还不成熟,强调应采用双频接收机进行RTK测量。4,3,7、RTK基准站位置和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信号传输半径和质量 影响作业效率,4.3、8 RTK控制点相对于基准站的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c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7cm。取其约1。3。2cm和。3cm。作为转换参数模型残差的限差,转换参数设置完成后。至少应检查一个同等级及以上的已知点。确认转换参数的可靠性、4 3 10.表4 3 10是在综合近几年RTK测量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其他规范规程的规定、经过匹配后确定的 宁波市某单位利用该市网络RTK进行了1012点次观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坐标较差小于5cm的占99,7,平面点位中误差为1、5cm.高程中误差为1。7cm,对于网络RTK本条取2倍中误差3cm,作为测回间的坐标较差,取3cm的倍作为时段间坐标较差,对于双基站和单基站观测,考虑略低于网络RTK测量的精度、适当予以放宽.双基站中 时间段间坐标较差还顾及了两基站间的相邻点位误差影响.故定为7cm 应该说、只要满足上述要求.RTK控制点相对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应小于5cm的基本要求来说.是可以保证的.只是相邻RTK点间的边长相对精度可能要差一些 4,3、11 关于RTK控制点观测的规定,1.在观测环境不利时。也可能得到RTK固定解,但多次坐标成果相互间跳动大,不稳定 有存在粗差的可能性,因此,根据RTK测量水平精度高。垂直精度低的特性。按照1。3点位误差的水平精度、1、5倍1,3点位误差的垂直精度来设置收敛精度.2,RTK一测回观测需要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收敛稳定后才可进行观测、RTK测量是一种连续测量、一旦锁定卫星,获得初始化。即确定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整周模糊度,在每个历元解算过程中是不需要重新确定整周模糊度的,如果初始化时整周模糊度有错误 连续观测多长时间结果都无法纠正。所以,一测回开始测量时,必须重新搜索,锁定卫星,进行初始化来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相互校核,3,测回间的时间间隔应大于60s、是因为测回间隔一段时间可以消除因卫星分布不同,差分信号不同,电离层扰动影响等产生的单次整周模糊度确定不可靠的影响、保证各测回间的相互独立,4,在同一RTK控制点测回间的坐标,高程分量较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各测回的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最终结果.4。3、12、记录手簿应作为正式资料提交。4。3,13,检验的点应均匀分布于作业区的中部和边缘,以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4、3 14,一般情况下,采用同等级精度进行检查,显然。表4,3.14中较差的限差.是取表4 3,1规定中误差的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