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排水工程10,2 1,排水体制、10、2,1,1 中心城区范围内应采用雨.污分流制.对现在为雨污合流的建成区.应结合规划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10,2。1,2,排水管渠应根据城市规划的建设情况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排水管渠应按远期排水量规划设计。10 2、1 3,城市雨水自排区雨水管渠设计水面线标高应与河道洪水面线相协调 10.2、2,污水工程,10,2.2、1。污水处理厂应因地制宜 合理选址、其位置应靠近河道、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出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地质条件。洪涝灾害影响以及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等因素、10、2,2、2 对于距城市污水处理系统较远.难于排入的少量污水,可采用小型生化处理设施就地处理达标后排放 10,2、2。3,污水处理厂,排水泵站设置应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协调,并根据环评要求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保持必要的防护间距 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应采取控制和削减噪音 臭味等引起环境问题的措施.10,2 3,雨水工程。10 2 3 1、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落实低冲击开发理念 因地制宜制定雨水入渗。滞缓,调蓄.回用等相关工程措施.10.2、3。2、有景观要求的河道范围内,雨水管道出水口设置 应当采取淹没出流形式 10 2.3.3、为降低雨水径流量,城市新建或改造区域应采取一定的径流控制措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综合考虑雨水径流量的削减,人行道,停车场和广场等宜采用渗透性铺装,在场地许可的情况下。可设置植草沟。渗透池 下凹式绿地等设施消减。接纳地面径流。但为保障市政雨水管渠的排水能力 控制径流值不作为市政雨水管渠设计的依据,10,2 3、4,加强初期雨水管理,对于降雨初期污染含量较高的雨水 鼓励采用生态化处理手段进行源头分散收集、分散处置,控制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