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纠倾9.5、1,建筑物实施纠倾前应对纠倾的可行性,适宜性进行评价.9,5、2、建筑物纠倾方案应根据建筑物倾斜程度及原因.上部结构及基础类型。整体刚度。荷载特征.土质情况,施工条件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9.5 3。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建筑物的纠倾方法可分为湿法纠倾和干法纠倾.湿法纠倾主要为浸水法。干法纠倾应包括横向或竖向掏土法。加压法和顶升法等,9.5 4,既有建筑物地基压缩层内土的湿陷性较强,平均含水量小于塑限含水量时.可采用浸水法或横向掏土法进行纠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纠倾施工前,应在现场进行渗水试验 测定土的渗透速率。渗透半径,渗水量等参数 确定土的渗透系数 2、浸水法的注水孔 槽 至邻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20m、3 根据拟纠倾建筑物的基础类型和地基土湿陷性、预留浸水滞后的预估沉降量。9,5。5、既有建筑物地基压缩层土的平均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时。可采用竖向掏土法或加压法纠倾 9,5,6、上部结构的自重较小或局部变形大,且需要使既有建筑物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位置时 宜采用顶升法纠倾、9 5.7 既有建筑物的倾斜较大、采用一种纠倾方法不易达到要求时,可将几种纠倾方法结合使用,9 5.8、下列情况不得采用浸水法纠倾.1.距离拟纠倾建筑物20m内有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和管道。2,靠近边坡地段.3,靠近滑坡地段。9 5,9。建筑物纠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地基需要加固时,应先完成加固再实施纠倾、或与地基加固同时进行。2.被纠倾建筑物整体刚度不足时、应在施工前先行加固、3、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确定施工参数 检验纠倾方案的可行性.并应根据试验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与补充.9 5,10,纠倾过程中应控制纠倾速率,根据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结构构件的强度 宜控制在4mmm d、10mm d、纠倾初期可取大值。后期应取小值,对于刚度较好的建筑物可适当提高、对变形敏感的建筑物或重要建筑物、宜小于4mm d、9.5,11、应评估纠倾后的回倾可能性并预留滞后回倾量。预留滞后回倾量可取建筑物目标纠倾量的1.10。1。12,9.5、12、纠倾全过程中应进行现场监测。并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方案。程序及施工进度。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9、5 13,纠倾过程中应做好防护工作,除预定区域外.其他工作区域不得受水浸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