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测定黄土湿陷性的试验分为室内压缩试验.现场静载荷试验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室内压缩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黄土的湿陷系数 自重湿陷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和绘制压力.湿陷系数曲线。现场静载荷试验可测定黄土的湿陷性和湿陷起始压力。由于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性比较简便、而且可同时测定不同深度的黄土湿陷性、所以仅规定在现场测定湿陷起始压力.现场试坑浸水试验主要用于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 以判定场地湿陷类型和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地点的确定应考虑浸水对建筑地基的影响。有条件时尽量选择在场地外、室内压缩试验4。3.1。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黄土的湿陷性应遵守有关统一的要求.以保证试验方法和过程的统一性及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这些要求包括试验土样 试验仪器 浸水水质 试验变形稳定标准等方面。湿陷系数和土的含水量存在相关关系.根据试验对比结果,透水石的干湿程度对湿陷系数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使用前应将环刀洗净风干 透水石应烘干冷却。4、3 2、本条规定了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湿陷系数的试验程序.并列出了湿陷系数的计算式。关于测定湿陷系数的压力,采用取土样位置将受到的实际压力 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最为合适,但在勘察阶段 由于基础设计未最终确定、实际压力往往不能计算或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后期变数较多。采用实际压力试验难度很大、如基础设计变更.地基进行处理、或采用桩基础。实际压力将相应发生变化 这些因素在勘察阶段要一一确定也不现实。本次修订增加了测定 绘制黄土的压力、湿陷系数,p,δs.曲线的规定,为解决以后的评价提供了数据依据、后期可根据实际压力对湿陷性重新评定.而勘察阶段采用统一的与实际压力接近的试验压力既能保证评价的准确度.又为勘察工作提供了便利、也有利于不同场地湿陷性的比较。若实际压力能确定。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工程 使用实际压力进行湿陷系数试验,新近堆积黄土除外 4,3 4 在室内测定土样的压力。湿陷系数.p,δs 曲线和湿陷起始压力有单线法和双线法两种。单线法试验较为复杂。双线法试验相对简单,已有的研究资料表明、只要对试样及试验过程控制得当,两种方法得到的湿陷起始压力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双线法试验中,天然湿度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浸水饱和附加下沉稳定高度与浸水饱和试样在最后一级压力下的下沉稳定高度通常不一致。如图1所示.h0ABCC1曲线与h0AA1B2C2曲线不闭合,因此在计算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时。需要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研究表明,单线法试验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其结果更符合实际.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时以单线法为准来修正浸水饱和试样各级压力下的稳定高度.即将A1B2C2曲线修正至A1B1C1曲线,使饱和试样的终点C2与单线法试验的终点C1重合,以此来计算各级压力下的湿陷系数,图1.双线法压缩试验。在实际计算中,如需计算压力p下的湿陷系数δs,则假定、其中、可作为判别试验结果是否可以采用的参考指标,其范围宜为1。0、0、2 如超出此限 则应重新试验或舍弃试验结果。计算实例,某一土样双线法试验结果及对试验结果的修正与计算见表1 表1,某一土样双线法试验结果及对试验结果的修正与计算、绘制p δs曲线、得δs,0,015对应的湿陷起始压力psh为50kPa.双线法试验第一级压力下2个环刀下沉稳定后的百分表读数不一致时,宜将浸水饱和试样的百分表读数调整至天然环刀试样的读数。现场静载荷试验4 3 5、现场静载荷试验主要用于测定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起始压力。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小。无使用意义,一般不在现场测定,在现场测定湿陷起始压力与室内试验相同、也分为单线法和双线法,二者试验结果有的相同或接近,有的互有大小.一般认为、单线法试验结果较符合实际 但单线法的试验工作量较大,在同一场地的相同标高及相同土层、单线法需做3台及以上静载荷试验,而双线法只需做2台静载荷试验 一个为天然湿度,一个为浸水饱和,本条对现场测定湿陷起始压力的方法与要求作了规定,可选择其中任一方法进行试验.4.3 6。本条对现场静载荷试验的承压板面积,试坑尺寸。分级加压增量和加压后的观测时间及稳定标准等进行了规定、通过大量实验研究比较.测定黄土湿陷和湿陷起始压力。承压板面积宜为0、50m2,压板底面宜为方形或圆形,试坑深度宜与基础底面标高相同或接近、现场试坑浸水试验4,3,7、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可确定自重湿陷量的实测值,用以判定场地湿陷类型比较准确可靠、但浸水试验时间较长,一般需要1个月。2个月,并且需要较多的用水。本标准规定、在缺乏经验的新建地区。对甲类和乙类中的重要建筑.应采用试坑浸水试验。乙类中的一般建筑和丙类建筑以及有建筑经验的地区.均可按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判定场地湿陷类型.进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的场地应选择具有良好代表性的地段。不宜选择对后续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造成不利影响的地段、本条规定了浸水试坑尺寸采用,双指标、控制,此外 还规定了观测自重湿陷量的深、浅标点埋设方法和观测要求以及停止浸水的稳定标准等,上述规定对确保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