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矿床开拓9、3。1.本条对开拓井巷位置及井口工业场地布置进行了规定、1 强调了竖井 斜井,平硐施工图设计前应有工程地质检查孔,是为了确保开拓井巷的施工顺利.避免造成投资损失、一般情况下,竖井可在井筒范围内布置一个检查钻孔.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采用冻结法施工的井筒,检查钻孔不宜布置在井筒范围内,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应依据具体条件而定,钻孔与井筒中心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5m。两条竖井相距不大于50m时。可在两井筒中间打工程钻孔,在任何情况下,检查钻孔不应布置在井底车场巷道的上方,当地质条件复杂时、检查孔的数目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条件确定。斜井 平硐检查钻孔应沿斜井轴线方向布置,其数量不应少于三个。井口、井筒中部.井底均应有检查钻孔。距离不大于50m的两条平行斜井,钻孔应布置在两斜井中间的平行线上 当只有一条斜井时,钻孔应布置在距斜井中心线10m.25m范围内的平行线上 2.本款为强制性条款.竖井,斜井,平硐等井口和工业场地地面标高、在矿山设计时应充分论证、在矿山建设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其真正满足防水要求.特别是对于地势低平的矿区,井口标高对矿山防水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山区 井位的选择应避开洪水通道、特别是当洪水通道比较狭窄时.矿山工程建设可能会使天然水流条件出现很大变化。此时应根据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和设计的洪峰流量。针对改变后的洪水通道的水流条件、分析今后相应的洪水位,并据此确定合适的井口标高、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每个矿井应至少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是为了确保在井下发生重大事故时.井下作业人员能安全撤出.独立的直达地面的,是指两个出口与井下作业场所构成回路。彼此不需要借助对方与地面和井下作业场所相通.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罐笼井,箕斗井和风井的梯子间及平硐.斜井,斜坡道等都可以作为矿井安全出口、规定两个安全出口的距离、主要是考虑如果两个安全出口太近,若其中一个出口发生火灾.塌陷等事故,往往会危及另一出口的安全,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度一翼超过1000m时 为了防止运输巷道发生火灾及大面积坍塌而使端部的人员不能撤出,应在端部增设安全出口、同时也可保证通风质量 4 距进风井的井口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不得有诸如锅炉.烧结用的煤气发生炉和冶炼炉等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或粉尘的炉窑.也不得有废石场。废渣场,煤场.精矿粉堆场等。以及制硫酸用的或其他化工装置、以免污染进入矿井的空气.设计时,要对矿井的进风,排风系统作统筹安排,污风不得串联 并且污风不得污染矿区环境 一般应将排风井口布置在距工业场地较远的下风侧。否则要采取适当的除尘措施、5。本款进一步强调井口和工业场地的选择必须安全可靠.应有稳定的工程地质条件 不受可预计的自然和地质灾害的威胁、并应避开法律规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区,9 3、2、本条第3款、双轨运输平硐的跨度大、当通过的岩层不稳定时,其掘进和支护条件较差。支护要求高,掘进两条并行单轨巷道,施工的通风条件和支护要求大为改善,对施工质量和速度亦为有利、工程造价不相上下.故制定本款规定.无其他条件制约,主要是指有的矿山在平硐建成后 必须通过不能拆卸的大件,如罐笼 破碎机等设备器材、则仍应采用双轨巷道,9,3、3。本条对斜井开拓进行了规定、1,埋藏深度小于300m的缓倾斜或倾斜中厚以上矿体和埋藏深度小于200m的急倾斜矿体.在提升量和垂直提升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斜井的设备投资及建安费用与竖井相比。通常斜井占有优势或不相上下,如斜井用于缓倾斜矿体 其井筒和石门的开凿工程量将比竖井省、因而适用于斜井开拓 急倾斜矿体采用侧翼开拓 斜井石门工程量亦可减少,故也可采用斜井开拓,2、脉外底盘沿倾向斜井顶板与矿体的垂直距离应大于15m、主要是考虑下列因素 一是为了便于斜井与车场巷道衔接.斜井甩车道平曲线半径一般为15m左右、二是斜井上部留设15m以上的岩柱。可不留斜井矿柱 三是为矿体底板的起伏变化留有余地.4,本款为强制性条款.斜井下部的车场设置躲避硐室。是为了防止上部车场误操作时,或者提升钢丝绳断绳时发生跑车事故。对下部车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故。下部车场的人员可以到硐室内躲避。5。运输斜井是井下运输的大动脉 车辆运行频繁.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行人的安全。斜井的一侧应设专门的人行道、使人员和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和有效净高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并考虑穿棉衣,戴安全帽的情况而确定的.运输斜井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做到巷道修帮规整,保证施工质量,且不得随意改换矿车型号.以确保人行道的尺寸 行人在斜井中行走时易发生因滑倒.摔倒甚至滚落致伤的事故。且随着斜井坡度的增加.人员行走越来越困难。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根据斜井的坡度情况应分别设置踏步 扶手和梯子,以方便人员行走,保证行人安全,6 本款是关于斜井中,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最小间隙的规定,最小间隙即安全间隙。是指巷道内运行的最大断面设备的最突出部位与巷道或巷道内的固定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 存在围岩变形的矿山、安全间隙宜适当加大,对设备之间及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作出规定、是确保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刮蹭巷道,或其支护体。和巷道内的管缆等设施或两辆、列、设备之间发生刮蹭,9、3.4,本条对斜坡道开拓进行了规定。1,本款为斜坡道开拓的适用条件,开拓深度小于300m.是综合国内外使用无轨斜坡道开拓的矿山 其开拓深度大都小于300m而确定的,2,斜坡道的坡度需要根据所采用的运输设备的爬坡能力、斜坡道的用途,运输量、路面质量等因素综合确定,根据国外矿山实践生产经验.柴油卡车运输矿石 废石 斜坡道坡度以12,以下为宜 电动卡车.如瑞典基律纳铁矿35t、50t电动卡车 斜坡道坡度以15。以下为宜 运输人员.材料的辅助斜坡道坡度以17,以下为宜、国内采用无轨斜坡道开拓的矿山,用于运输矿石的斜坡道坡度一般在10 左右.用于运输设备.材料的辅助斜坡道坡度一般在15、左右.考虑到技术进步,用于运输矿石的斜坡道坡度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2,由于弯道视距较短,且受离心力的影响、斜坡道弯道的坡度应适当降低、以保证行车安全 3。斜坡道长度每隔300m.400m 设坡度不大于3,长度不小于20m的缓坡段、是为了避免运输车辆在坡道上行驶,会加速车辆制动系统的磨损 可能导致制动系统失灵 出现飞车等重大事故,另一方面是为了便于错车,保证在缓坡段安全会车.缓坡段设置间隔要根据斜坡道的坡度和运输繁忙程度确定,如果斜坡道的坡度较陡、运输较繁忙 则两缓坡段的间隔距离取小值,反之则取大值,4、根据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大型无轨设备通行的斜坡道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20m.大型无轨设备通行的阶段间斜坡道或盘区斜坡道的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15m.采用中小型设备通行的斜坡道转弯半径一般均大于10m、曲线段外侧抬高,是为了方便车辆的运行,在变坡点部位 采用平滑竖曲线作为变坡点连接曲线.是为了减少车辆的颠簸、5,斜坡道在不设人行道时就应设躲避硐室,以保证在无轨设备通行时行人的安全。行人可就近在躲避硐室躲避.躲避硐室的高度应满足一般人的高度.6,最小间隙即安全间隙,是指巷道内运行的最大断面设备的最突出部位与巷道或巷道内的固定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存在围岩变形的矿山.安全间隙宜适当加大,9 3 5.本条对竖井开拓进行了规定.1、通常开拓深度小于300m的小型矿山,由于斜井的提升能力可满足产量要求.斜井施工较容易。井架等建筑物,构筑物较简单,采用斜井开拓较为合理 但对开拓深度大于300m的大中型矿山、竖井提升可靠性大,经营费低,一般采用竖井开拓、2、有条件时。提升矿石的箕斗井应尽量靠近选矿厂,使箕斗卸载设施与选矿厂原矿仓相连,可以使矿石直接卸入原矿仓内 省去矿石地面转运的环节和设施,3,对于井深大于600m.服务年限长的大型矿山 为了减少基建投资,缩短基建时间,竖井可采用分期开凿、竖井一次开凿深度的生产服务年限不宜小于12年.主要是考虑竖井延深是一项复杂费时.影响生产的工程.因此竖井一次掘进深度的服务年限不宜过短 9。3,6,本条对矿床开拓方案的选择进行了规定,1、开拓方案的选择、通常采用初选及详细技术经济论证两个步骤,在全面了解分析设计基础资料和对矿床开拓有关的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矿床开拓系统的影响因素,提出在技术上可行的若干方案、在方案初选中 既不要遗漏技术上可行的方案.又不必将有明显缺陷的方案列入比较,对各个方案拟订出开拓运输系统 通风系统。确定主要开拓巷道类型,位置和断面尺寸,绘出开拓方案草图、从其中选出3个、5个可能列入分析比较的开拓方案、对初选出的开拓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建设时间等方面的初步分析比较.剔除无突出优点和难于实现的开拓方案 从中选出2个,3个在技术经济上难于区分的开拓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计算。综合分析评价。从中选出最优的开拓方案、2,对于矿区面积大或矿体走向很长、可以分成若干个地段进行开采 每个地段可构成一个开采区,每个开采区可形成独立的开拓系统的矿床.可采用分区开拓,9,3.8 本条对水平运输巷道设计进行了规定 3。水平运输巷道设人行道是为了保证运输过程中行人的安全。使人员和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人行道的有效宽度和有效净高的规定是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统计标准.并考虑穿棉衣,戴安全帽的情况及车辆运行特性而确定的,运输巷道在施工和设备选型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做到巷道修帮规整,保证施工质量.且不得随意改换矿车型号、以确保人行道的尺寸、4、本款是关于水平运输巷道中 运输设备之间以及运输设备与支护之间最小间隙的规定 对设备之间及设备与支护之间的间隙作出规定、是确保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刮蹭巷道.或其支护体,和巷道内的管缆等设施或两辆。列 设备之间发生刮蹭、9.3、9,本条对主溜井设计进行了规定.1.主溜井是矿山生产的咽喉工程,放矿时矿石对井壁磨损和冲击大、易造成溜井井壁的破坏、且溜井一旦发生堵塞.处理时间较长 为了保证矿山生产的稳定 本款规定主溜井通过的岩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年通过量1000kt以上的矿山、主溜井数量不宜少于两条.2,主溜井如采用斜溜井,底板易磨成坑洼不平,易造成堵矿和溜井破损 其次是斜溜井施工难度大.因此主溜井应优先采用垂直式,溜井垂高越大、矿石对井壁的冲击破坏性越大。且溜井一旦发生堵塞。处理困难 根据国内外矿山的实际使用经验,主溜井高度一般在200m左右,且该高度已可满足3个、4个阶段的集矿需要.同时考虑到施工方便、因此本款规定主溜井单段垂高不宜大于200m,3,本款为强制性条款、主溜井装矿硐室应设安全通道,是根据矿山实际生产中溜井跑矿安全事故教训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安全通道后,操作人员在溜井跑矿时可及时安全撤退,避免伤亡,5 含泥多、粘结性大的矿石不宜采用主溜井放矿、因为粘结性大的矿石用溜井放矿,矿石易结块堵塞、经常放不出矿,矿石含水、易跑矿 造成安全事故,故不宜用溜井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