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对 接10.7.1.管节之间水下对接采用水力压接方式,10。7、2,管节对接时自然条件宜满足表10,1、17的要求、10,7,3 管节应下沉到指定深度后进行平移,平移速度不应大于0、2m、min 10、7。4,当管节向已沉管节靠拢后、由潜水员检查对接端端钢壳与已沉管节端钢壳相对位置,后填法沉管施工时。尚应检查自由端临时千斤顶在临时支座的位置,10.7。5.后填法沉管施工、垂直千斤顶调整管节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1,垂直千斤顶顶力和行程应满足设计要求、2,垂直千斤顶调整管节纵坡应实时监测垂直千斤顶的顶力变化和管节垂直位移,10 7,6。管节下沉前.应拆除止水带保护罩.并应检查进排水口 鼻托 止水带及端钢壳,10 7 7、管节对接拉合速度不应大于70mm、min 平移至GINA止水带的鼻尖接触到已安管节的端钢壳为止,10。7.8、千斤顶拉合应符合下列规定,1,拉合前检查GINA止水带,2。测量端钢壳间的距离并应符合要求。3,拉合装置搭接后。测量拉合千斤顶行程,4、拉合过程中,应检查压力传感器压力,5。待沉管节上设置的拉合千斤顶将管节向已沉管节拉紧、使管节端部GINA止水带初步压缩并达到止水效果,6,千斤顶拉合对GINA橡胶止水带压缩量不宜小于20mm、10,7 9,千斤顶拉合达到初步止水应复核测量数据,潜水员探摸检查确认达到要求后进行水力压接。10,7、10,后填法沉管施工时应通过垂直千斤顶微调管节纵坡满足设计要求 10 7。11,水力压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压接过程控制排水速率、2,结合腔内排水完成后,水下测量GINA止水带压缩量,并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结合腔内检查管节安装情况.3。开启已沉管节端封墙上的水密门 在结合腔内检查管节安装定位情况、4 开启安装管节对接端端封墙上的水密门,进行管节内的施工控制测量以及贯通测量,10、7 12、管节水力压接结束后应进行下列工作、1,根据实测的水底最大的水容重.加压载水至管节抗浮安全系数、2 后填法沉管施工时.缓缓放松浮箱上的吊力,使整个管节受力由前端鼻托。前端垂直千斤顶。和后端垂直千斤顶均衡支撑.加载开始到基础垫层处理工作结束期间.应实时检测垂直千斤顶的顶力变化,并应保持垂直千斤顶受力均匀、3,封闭人孔,4。舾装件水下拆除 10,7,13。管节对接完成后、后填法施工时由垂直调整装置临时支承管节。经检测,测量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实施后填法施工.10,7.14。管节对接完成后应控制抗浮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实施锁定回填。10、7 15、管节沉放对接就位后应进行下列工作,1、管节内临时供电、通风照明、2。管节接头检查,3。管节轴线。里程和高程测量、检测其在基槽内沉降及纵向位移情况 10、7,16.管节沉放就位且控制测量达到要求后,先进行锁定回填,后进行一般回填、覆盖回填,沉降稳定后进行管节间接头处理 10.7.17 管节回填应满足设计要求.10、7.18,压重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置换混凝土重量,做到对称,均匀。逐步推进浇筑,管节抗浮系数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