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供热通风15,4、1,本条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气象资料集,自1979年编制至今未进行修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尤其近10年气候变暖、部分数据出现了偏差,因此应采用新的气象数据集,对于未有气象资料的地区 应根据就地的调查,实测、并与地理和气象条件相似的邻近台站的气象资料比较确定,室外计算参数的统计年份宜取30年 不足30年者、也可按实有年份采用、但不得少于10年,15。4 2.15。4。4。是对原规范第13.7 2条.第13.7。2。3条的修改,原条文中的,采暖地区,采暖过渡地区.的范围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的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相一致。考虑与国家其他规范术语的一致性修改原条文.集中供热热效率高,供热稳定效果好 应首先采用集中供热方式,但对于远离供热热源且热负荷小的建筑物。集中供热不经济时.也可采用其他供暖方式,如电供暖等。15。4。5,本条为新增条文,按照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国家对严寒,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及居住建筑节能都做出了相应规定、矿井行政福利建筑也属此范围之列、且近年来,部分矿井行政福利建筑设计已纳入当地施工图审查范围。故要求达到当地节能标准要求.对于工业建筑在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的情况下.宜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及密闭性能,15 4,6.层高过大的建筑物,采用对流方式供暖时,会出现上.下温差大,耗热不经济。这时如作业人员很少 可采用局部供暖。即在人员经常逗留处隔设取暖室、另外,如果建筑物保温及密闭条件差,采用对流方式供暖不但耗热量大.不经济 而且还不能保证效果、根据辐射供暖方式的特点。供暖的经济性与效果均可大为提高 因此推荐采用辐射供暖.将第6款温度由原条文3,改为2.是与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规定一致 15,4。7、影响建筑物供暖体积耗热指标的因素、主要是建筑物的保温及密闭程度,体形系数.使用性质等。综合这些因素 条文将建筑物分成两类、体积范围分9档.列表规定了热指标值范围.本规范表15。4 7中注1热指标值上、下限按建筑体积与其外围面积之比,即体型系数选定,注2由于严寒地区建筑物的保温及密闭程度均有明显加强,因此其热指标也相应有所减少,故规定了减少率,近年来,聚氨酯彩钢夹芯板在矿井地面生产系统输送机栈桥得到了广泛应用,保温效果明显.经统计计算,地面输送机栈桥单位体积耗热量指标在2、9W,m3 K。3 2W,m3、K.之间,三面保温取大值,四面保温取小值,当公共建筑达到第15,4。5条要求时,为与国家现行节能标准一致,行政福利建筑耗热量指标宜采用单位面积耗热量指标.W、m2,K,并满足当地限值要求,取消了原规范第13 7。5条中有关,行政福利建筑。的估算指标。15.4、8,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93表4、1 1 2中、对室内相对湿度较大的建筑,其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与室内计算温度之差。即,t.未直接规定数值 而是规定了按室内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状况的露点温度之差的计算公式,由于各种房间的露点温度可能取值各异,对此条文列举了矿井常见四种相对湿度较高的房间 统一规定了其室内空气露点温度、确定露点温度所取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如下、1、厨房为 15、70、2,浴室更衣室及热水箱间为 23.70。3,衣服烘干室为.25.80.4,浴室为,25.90,当顶棚为圆拱式或倾斜式时.一旦内表面有结露则可沿壁下淌、不致下滴、故允许降低到20。15。4,9,本条为新增条文.国家节能指令第四号规定,新建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采暖,现行行业标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JGJ,173也规定 新建和改扩建的居住或以散热器为主的公共建筑室内采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阀进行室温控制、强条.实践表明,热水连续供热供暖系统,供暖质量高且便于调节、15、4、10。本条为新增条文 鉴于煤矿建设地点地形的复杂性、有时蒸汽锅炉房设置于工业场地相对高位,凝结水不能自流回至锅炉房.存在凝结水外排现象,一是造成水资源及热量的流失,另外也造成环境污染。应采取措施、如设置区域凝结水泵房等。保证凝结水回收 15 4.11,本条为新增条文、热水吊顶辐射板供暖系统,可用于层高3m.30m的建筑物的全面供暖和局部区域或局部工作地点供暖,具有节能,舒适,卫生,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其系统设置见现行国家标准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中相关规定 近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国外技术、循环加热机组在高大场所得到了很好应用,其是将热空气由上而下均匀分布到空间。减少温度梯度.为工作场所提供较为舒适环境.15、4、12,对矿井建筑来讲、产生大量余热余湿的房间 一般为浴室 厨房、衣服烘干室及热水箱间等,条文首先要求在建筑布置,开窗方面采取措施,促进自然通风达到降温降湿的目的,当这些措施难以实现时。才考虑机械通风,目的在于重视通风的经济性 15、4,13,在矿井建筑中将有可能产生有害气体的房间列入表15,4 13中 并参考各有关行业设计规范或手册,规定了其通风换气次数。由于它们大都难以利用自然通风达到排除有害气体的目的.故强调采用机械通风.但对于那些面积小,换气次数亦少 又经常无人作业的房间、仍允许采用自然通风、条文中注为根据原苏联 矿井地面建筑卫生设备设计手册.1962年莫斯科版,煤中瓦斯释放率随其开采后延续时间变化参见表6.表6.瓦斯释放率与煤开采后延续时间关系。为了排除原煤仓中可能释放的瓦斯而要求的煤仓排风量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式中 L,煤仓排风量 m3。h、V、煤仓最大储量。t。K.煤仓储煤时的充满度。P1、煤从开采到由煤仓外运整个延续时间内瓦斯释放率、P2、煤从开采到入仓整个延续时间内瓦斯释放率,M,煤中瓦斯最大含量、气煤和焦煤及瘦肥煤为2m3.t,瘦煤及贫煤为3m3、t。长焰煤为5m3,t,T 煤在仓中储存时间、h,Z。煤仓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允许的瓦斯浓度为0 01,m3.m3,经调研 高瓦斯输煤地道卸煤点瞬间瓦斯释放量大.采用通常的全面通风 15次、h 仍存在局部,卸煤机处。瓦斯浓度超标现象。宜采用局部排风加全面通风方式,局部排风量按12次,h计算,全面通风量按5次,h计算 长输煤暗道的通风宜按现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断面风速计算,15 4、14、对产生有害气体的设备 条文强调设置带控制罩的局部排风,以减少抽风量并提高其效果,如果依靠风压或热压作用能满足要求时 应优先采用风帽自然排风,以提高其经济性.15、4。15,当原煤的外在水分小于7,时.对散发粉尘的生产设备或生产环节、应设置防尘。喷雾降尘或机械除尘装置、对筛分设备。宜设置观察筛上杂物的窗口和清除装置,在设有集中供暖的建筑物中。宜提高通风除尘排放空气的净化程度 室内空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的有关规定.实行室内排放,15。4.16,本条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本条结合了原规范第13。7,11条内容,考虑对依靠建筑物围护结构自然渗透补风补热不宜实现 强调了宜采用机械集中补风补热。15。4。17、本条为新增条文 15、4.18、结合我国经济情况。确保电子元件在室内良好环境条件下长期稳定可靠运行。另外为改善操作人员长期处在高噪声的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职业病发生,为此条文仅限于所列房间应设置空调设备.主,副井井塔内提升机房所附属的变频柜室 夏季因柜体温度过高。导致提升停止.影响生产,设计中应重视对柜体的降温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投资者提出对某些房间要求改善室内环境条件.也可增设空调设备,15,4,19 本条为新增条文,强调余热的利用 近年来,采用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利用煤矿井下水。井下回风制备空调冷。热水已有成功案例.宜加以利用 15 4,20.本条结合原规范第13.7,13条及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50466,2008第5、0,1条。第5。0.2条内容修改,15。4.21。旅馆和招待所、曾配有蒸汽加热开水器。沸腾后的水蒸气很快串至走廊,使建筑物内表面长期受潮 造成粉刷表面起皮脱落 条文取消了蒸汽加热开水器。15 4,22.本条为新增条文,本条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T 50466,2008第5。0,5条内容,15.4。23。本条结合原规范第13、7.16条及现行国家标准 煤炭工业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T。50466、2008第5 0 4条内容修改。15,4.25,当矿井设有瓦斯供应系统时 应首先考虑瓦斯利用.考虑各地生活饮食习惯不同.用气指标依当地燃气公司的统计资料确定较为确切.当取得资料困难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的相关规定执行、15。4,26,食堂冷藏设备容积,改革开放后,市场副食品供货充足。可减少冷藏量。将就餐人数分为两档 按就餐人数80人,100人为1m3直接规定了冷藏设备的容积,当就餐人数为中间值时、可按插入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