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运行监控7。4,1,单级升船机应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多级升船机除每级设置1套计算机监控系统外,还应设置1套航运调度计算机管理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应包括涉及升船机运行的上游引航道,上闸首,船厢室段 下闸首。下游引航道,变电所等部位的机电设备,7 4.2.计算机监控系统方案和关键设备配置应按 硬件冗余、软件容错。原则进行设计。以货运为主的升船机 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系统设计方案和配置、7.4,3、升船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宜采用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设置集中监控层和现地控制层。集中监控层应设操作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等设备,操作员工作站应采用双机热备冗余配置.对于重要的大型升船机。集中监控层除设有双机热备操作员工作站外,亦可设置1套双机热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流程控制站作为升船机流程控制站。操作员工作站作为升船机流程控制的人机接口,并具有升船机流程控制的后备功能 7 4,4,系统网络宜采用交换式工业级以太网络,网络宜设集控层和现地层二层架构.300t级及以上的湿运型升船机,现地层网络宜采用冗余结构、并采用热备用方式运行,7,4,5.现地控制层宜根据升船机现场控制与检测对象的布置进行设置、现地控制站的核心控制器件宜采用具有网络通信功能的PLC、重要的现地控制站PLC和输入。输出。I O,点宜采用双机热备冗余配置。7.4,6 升船机应设置下列主要通航运行控制流程 1,通航初始化运行流程,2 上行运行流程,3。下行运行流程,4、停航运行流程 5,紧急保护流程。7,4 7、升船机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1,集中监控层功能应符合下列内容.1.流程控制。2 单机构控制,3、联动控制.4、实时数据采集,5,安全闭锁,6 故障报警.7,事件顺序记录与事故追忆.8、报表的生成与打印、9,系统状态自诊断,2,现地控制站功能应符合下列内容,1,数据采集与处理,2,控制方式切换、3。机构动作控制,4,安全闭锁。5。故障报警及保护、6,信号状态显示,7、4 8.操作员站应设置,自动程序,单步动作,两种运行控制方式,控制优先权应为、单步动作。高于,自动程序、现地控制站应设置 检修调试,现地控制。集中控制、三种运行控制方式.控制优先权应为.检修调试、高于 现地控制、现地控制 高于,集中控制,7。4,9,升船机控制系统应具有防误操作闭锁,7.4.10.计算机监控系统应设置。紧急停机.按钮和,故障保护.按钮、升船机紧急停机命令的触发应采用。连环群发 方式。7。4.11 升船机的关键动作应设有安全闭锁条件。现地控制站间安全闭锁条件的连接宜采用、I,O硬引用、方式。升船机的关键动作安全闭锁满足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承船厢驱动机构启动运行安全闭锁条件。承船厢厢头门关闭到位并锁定,闸首与承船厢之间对接的所有机构全部解除并退回到位.2,门间间隙充水条件、间隙密封机构推出到位并压紧.顶紧装置推出到位并顶紧.夹紧装置推出到位并夹紧、3 门间隙泄水条件,工作大门通航闸门和承船厢厢头门关闭到位并锁定。4,间隙密封机构退回条件。间隙水深为零或低于某一设定值.5,通航闸门和承船厢厢头门开启条件、间隙密封,顶紧和夹紧机构推出到位并压紧,闸门前后的水位差满足设计条件、7.4,12.升船机应设置下列主要保护功能、1。电动机的短路.过热。过速保护 2.电气传动装置故障保护。3,PLC死机或网络通信故障保护,4 失电保护,5,机构动作极限位置保护。6,机构动作超时保护 7、承船厢、承船车运行超速保护.8,机构过载保护,9,制动器系统故障保护.10,承船厢 承船车水平度超差故障保护,7。4。13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软件应与硬件系统相适应 且应选用成熟.可靠.开放的监控平台支撑软件,7、4、14、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应满足下列规定。1 系统可用率不应小于99.9、2 操作员站和工程师站主机负荷率不应大于50,3、现地控制站中央处理器 CPU,负荷率不应大于50 4。以太网通信负荷率不应大于40。5 集中监控层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不应小于20000h。6。现地控制层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应小于30000h。7,数据库刷新周期。模拟量不应大于采样周期、开关量不应大于1s 8.开关量信号输入至画面显示的响应时间不应大于2s,9。画面对键盘操作指令的响应时间,一般画面不应大于1s、复杂画面不应大于2s,画面上数据的刷新周期不应大于1s。10。从键盘发出操作指令到通道模块输出和返回信号从通道模块输入至画面显示不包括执行器动作时间的总时间应小于2s.7,4.15 升船机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交流控制电源应采用在线式不间断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