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上。下闸首设备布置4.5.1,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的承船厢下水式垂直升船机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一种是岩滩升船机和构皮滩第三级升船机采用的承船厢下游下水式,其承船厢在下游航道水域直接下水 下闸首仅需设置一道检修闸门,上闸首则设置一道工作闸门和一道检修闸门.另一种是构皮滩第一级升船机采用的承船厢上游下水式。其承船厢在上游水库水域直接下水。上闸首设置一道检修闸门、下闸首设置一道工作闸门和一道检修闸门.升船机上游的运行水位较高,当上闸首作为大坝挡水前沿的一部分时,若上闸首工作闸门因损坏造成大量泄水事故 将对大坝和升船机造成很大危害、此种情况下应在上闸首设置事故闸门,以便在工作闸门发生事故时能快速下门挡水,为简化设备布置,上闸首检修闸门可按事故闸门的运行条件设计,使其兼作事故闸门,4,5。3、对于建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单级垂直升船机,其上下游航道均存在较大的水位变幅,闸首工作闸门的形式应适应航道的水位变化条件,对于两级或多级垂直升船机,与中间渠道连接的闸首的通航水位基本保持恒定。闸门设计不需考虑水位变化,在洪水期.航道水位与水流条件不满足通航要求时升船机需断航,升船机上下闸首由检修闸门挡水、上闸首检修闸门的最高挡水位宜采用枢纽工程的上游防洪水位 当下游最高洪水位低于闸顶高程时。下闸首检修闸门的最高挡水位采用下游最高洪水位,当下游洪水位高于闸顶高程时.一般采取将下闸首工作闸门提出门槽 允许洪水翻越下闸首进入承船厢室方案.下闸首检修闸门的最高挡水位按照升船机检修水位确定、4,5。4 当闸首航槽最大通航水深在承船厢厢头高度范围以内时、承船厢可与闸首直接对接 闸首闸门由启闭机提升至通航净空以上即可.当闸首航槽最大通航水深超出承船厢厢头高度时,承船厢无法与闸首直接对接。只能与闸首工作闸门对接。闸首工作闸门通常选用带卧倒小门的下沉式平面闸门或上层为带卧倒小门的提升式平面闸门与下层为叠梁门的组合门形式,此种情况下 下闸首工作闸门均选用带卧倒小门的下沉式平面闸门形式,当上游航道水位变幅小于12m时,上闸首工作闸门优先选用带卧倒小门的下沉式平面闸门,当上游航道水位变幅超过12m时,上闸首工作闸门通常选用上层为带卧倒小门的提升式平面闸门与下层为叠梁门的组合门形式,上闸首检修闸门一般选用上层为提升式平面闸门。下层为叠梁门形式.下闸首检修闸门则一般选用叠梁门形式.上闸首工作闸门的选型主要取决于上游航道的水位变幅.为简化设备布置与运行程序,应尽量选用整扇平面闸门方案,当因整扇平面闸门的挡水水头过大造成设备布置及制造安装难以实施时,应考虑上层为带卧倒小门的提升式平面闸门与下层为叠梁门相结合的形式,4.5。5 当闸首工作闸门采用提升式平面闸门时,为满足闸门全开条件下的通航净空要求 闸门启闭机宜选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相应的检修闸门可采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或移动式启闭机。当工作闸门采用下沉式平面闸门时.闸门启闭机可选用固定卷扬式启闭机或液压式启闭机、对于固定卷扬式启闭机,需在通航净空以上设置启闭机机房。采用液压启闭机则可使闸首景观相对简洁、美观,当液压启闭机的扬程较大时.为减小设备规模 降低制造安装难度、可采用步进式液压启闭机方案,相应的检修闸门则采用移动式启闭机,当闸首工作闸门采用提升式平面闸门与叠梁门组合形式时 闸门启闭机一般选用移动式启闭机 已建升船机工程中多采用桥式启闭机形式,相应的检修闸门则可采用桥式启闭机或门式启闭机,4,5。6 采用平面闸门与叠梁门组合方案时、工作叠梁门的增减需在无水条件下进行,增减叠梁门期间 上游由检修闸门挡水,通过泄水系统泄掉两道闸门之间的水体 为避免因泄水系统的水流速度过高。造成气蚀、振动等对土建结构的破坏 应采取消能措施、三峡升船机,亭子口升船机均设置了上闸首泄水系统、根据物理模型试验结果、采用了中空喷射阀门作为消能设备,4,5.7,当闸首工作闸门采用提升式平面闸门时。承船厢将直接与闸首对接.用于对接的承船厢拉紧装置和间隙充泄水系统有条件设在闸首上.采用该方案可简化承船厢的设备布置,降低承船厢重量,一般情况下承船厢上的设备布置尽可能对称。以保证驱动系统或主提升机的荷载均衡、因此、对于上闸首工作闸门采用提升式平面闸门与叠梁门组合方案的升船机、无论下闸首工作闸门采用哪种形式。与下闸首对接的间隙密封机构和间隙充泄水系统都应尽可能布置在承船厢上,4,5,8,一般升船机上闸首航槽两侧都有交通要求,在进行升船机总体设计时、应在航槽上方设置交通桥.当最高通航水位条件下的桥下通航净空满足要求时。交通桥可选用固定桥形式,当最高通航水位条件下的桥下通航净空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选用活动桥形式,为降低活动桥启闭机的容量。活动桥一般通过平衡重平衡大部分重量 桥体结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桥梁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