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供,热11、2,1。供暖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不高于5,的日数不小于90d的地区应设置供暖设施,并宜采用集中供暖,位于集中供暖地区的生产管理和生活建筑。且有防寒要求或经常有人停留,工作,并对室内温度有一定要求的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应设置集中供暖。2,非集中供暖地区的水泥工厂 当需供暖时,生产管理和生活建筑,生产车间的控制室.值班室及辅助生产建筑 可设置集中供暖,3。设置集中供暖的生产管理。生活建筑.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位于严寒或寒冷地区.且在非工作或中断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应保持在0.以上,当利用房间蓄热量不满足要求时,应按5,设置值班供暖,当工艺系统及生产设备对环境温度另有要求时,室内供暖计算温度应根据要求确定,4、各类磨房.水泥包装等高大生产厂房或远离热力管网的供暖建筑物不宜设置全面供暖,有温度要求的工作区域。应采用隔断围护结构。并应设置局部供暖或设置取暖室、5、远离热力管网 热力管网布置困难的小型控制室或者值班室,可设置局部供暖 6 储存或生产过程中产生易燃。易爆气体或物料的建筑物、严禁采用明火供暖,采用电热方式采暖时.应使用防爆型电暖器及插座 7 不同供热方式的供暖间歇附加值宜按表11,2。1采用、表11、2 1.不同供热方式的供暖间歇附加值,注 间歇附加值按供暖房间总耗热量计算,8.建筑物冬季供暖室内计算温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及。水泥工厂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50577的有关规定 9。供暖热媒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寒冷地区。厂前区供暖热媒宜采用95。70 低温热水。2.严寒地区,厂前区供暖热媒宜采用110、70,高温热水,3,严寒地区的生产线.物料储运供热热媒宜采用蒸汽,其他生产车间供暖热媒可采用蒸汽。11,2.2 供热热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负荷的供应应根据所在区域的供热规划确定。当热负荷由区域热电站或区域锅炉房供热时。不应单独设置锅炉房。2。锅炉房设计应根据工厂总体规划留有扩建余地 改建.扩建工程应利用原有建筑物、设备和管道,3,锅炉房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锅炉房应布置在热负荷中心附近 并应布置在厂前区或厂前区与主要用热建筑间的地势较低的位置,2.锅炉房应布置在服务区域常年或冬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3.锅炉房与邻近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有关规定,4 锅炉台数与炉型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房内相同参数的锅炉台数不宜少于2台,2,蒸汽与热水炉型每种不宜超过两台.选用多台锅炉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寒冷地区的采暖锅炉可不设置备用锅炉,但其中1台停止运行时、其余锅炉应满足60,75、热负荷的要求。4,严寒地区的生产建筑采暖宜设置备用锅炉.5.生活供汽应设置备用锅炉 6,以水泥窑余热或余热发电抽汽作为供暖。生活用汽热源.且只有1台窑设有余热供热或余热发电抽汽供热时。宜设置备用锅炉.7。有热水供暖和生活用汽要求、且两种热负荷均较小的厂区锅炉房,宜采用蒸汽锅炉,并应设置汽水换热装置 5、以热电厂或余热发电抽汽作为供暖、生活用汽热源时 应设置汽水换热站或采取减压措施 汽水换热器的容量和台数应根据供暖总热负荷选择 严寒地区换热器应设置备用换热器.寒冷地区可不设置备用换热器、但当其中1台换热器停止运行时,其余设备应满足75,总热负荷的要求,6 锅炉房控制室应有较好的采光朝向。观察窗应有利于观察锅炉运转情况.7.锅炉房应根据规模 供热对象分别设置计量仪表进行检测 8、锅炉房的设置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规定、11,2 3、室外热力管网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水供暖管网应采用双管闭式循环系统 蒸汽供暖管网宜采用开式系统,凝结水应回收。当凝结水量小且回收系统复杂时。可就地减温排放,2,热力管网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热力管网敷设形式应根据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对美观的要求确定.改建、扩建工程应根据原有管网及建.构.筑物情况确定 2。新建厂的热力管网宜采用架空敷设、当热水管道采用地下敷设时,宜采用直埋敷设,当蒸汽管道直埋敷设时.应采用保温性能良好.防水性能可靠.保护管耐腐蚀的预制保温管直埋敷设、热水管道和蒸汽管道的设计寿命不应低于25年、3,采用地沟敷设的热力管网 连接各供暖用户的支管宜采用不通行地沟,供热干管及检修不允许开挖的地段。宜采用半通行地沟 当各种管道共沟敷设时,宜采用通行地沟、热力管应布置在电缆的下部。水管的上部,并应符合本规范第7,7.2条、第7 7,3条的规定,4。采用直埋敷设的热力管网,敷设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直埋管,应有防水措施.穿越铁路或不允许开挖的交通干道时,应加设套管。5 各供暖用户热力管入口处均应装设调节阀。并应安装在入户阀门井内,沿墙敷设的架空热力管、室外安装阀门有困难时 入户阀门可安装在室内。6、地下敷设的热力管沟,阀门井外壁.以及直埋管道,架空管道保温结构表面 与建,构.筑物、道路.铁路及各种管道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垂直净距,应符合本规范附录C 附录D.附录E的规定,7。热负荷较大的生产及辅助生产建筑物的供暖入口处.宜设置分户热计量装置,并宜设置温度,压力检测管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