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空冷系统17、8 1,当采用空冷机组时 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冷却设施占地,防噪音要求.防冻性能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空冷系统形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接空冷系统的空冷凝汽器宜采用机械通风冷却方式,2。间接空冷系统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然通风冷却塔。3。受场地限制布置空冷塔有困难时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也可采用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17。8、2,空冷系统基本设计参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空冷系统设计气温应根据典型年干球温度统计.宜按5。以上年加权平均法,5、以下按5.计算,计算设计气温并向上取整。2、直接空冷系统机组的额定背压应为设计气温与经优化计算确定的初始温差之和对应的饱和蒸汽压力 间接空冷系统机组的额定背压计算还应包括凝汽器的端差。3 空冷系统进行优化计算时,宜采用汽轮机在额定进汽量时的排汽参数 典型年小时气温间隔宜采用2。4 空冷系统横向风的设计风速应根据电厂所在地的气象资料确定,对于直接空冷电厂,不宜小于最大月平均风速换算到蒸汽分配管上部1m标高处的风速,对于间接空冷电厂,不宜小于10m标高处最大月平均风速。17.8 3.直接空冷系统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结合不同末级叶片的汽轮机特性等因素进行优化计算。确定最佳的汽轮机背压。空冷凝汽器面积.迎风面风速.冷却单元排 列.数 空冷平台高度,轴流风机选型及电动机配置等,17,8,4、直接空冷系统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直接空冷凝汽器宜布置在汽机房A列外空冷平台上、单机容量600MW级及以下机组宜沿汽机房纵向布置,空冷凝汽器主进风侧的布置方位宜面向夏季主导风向,并应分析高温大风气象条件出现频率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空冷凝汽器连续建设的台数应根据风环境条件等因素论证确定、2,当风环境比较复杂或电厂周边地形地貌特殊时,应利用数值模拟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对空冷凝汽器的布置方案进行分析论证 3。空冷平台高度应根据空冷凝汽器的总体布置和空冷系统进风断面的要求确定 同时应满足空冷平台下布置的变压器出线高度及其防护距离的要求 4。空冷凝汽器下方的轴流风机,电机和减速机应设置检修起吊装置和维护平台、17,8 5 直接空冷凝汽器可采用单排管或多排管、空冷凝汽器管束类型的选择应根据气象条件.换热能力.防冻要求和综合造价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17,8.6.直接空泠系统轴流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控制方式 风机群的噪声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17,8.7,间接空冷系统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结合不同末级叶片的汽轮机特性等因素进行优化计算。确定最佳的汽轮机背压。凝汽器的形式和面积 空冷散热器面积 冷却水量。循环水泵参数、进 排水管径及空冷塔的选型。17。8.8 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的循环水泵宜布置在汽机房或汽机房披屋内,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循环水泵房宜独立设置 可布置在冷却塔区或与汽机房毗邻布置.17、8.9,表面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可采用钢管钢片或铝管铝片等散热器,混合式凝汽器间接空冷系统应根据机组的水化学工况选择散热器的材质。17.8,10,空冷塔的结构与尺寸应结合工艺布置,经过优选确定、空冷散热器可采用在塔进风口垂直布置或塔内水平布置 宜根据空冷塔的体型,外界风对散热效果的影响等因素经论证后确定 空冷塔宜设置空冷散热器的检修起吊设施、17.8,11、空冷凝汽器和空冷散热器应设置清除其外表面积尘的水冲洗设施 17 8.12、当空冷机组采用汽动给水泵时.给水泵汽轮机排汽的冷却方式宜采用间接空冷系统。17。8,13,空冷机组宜设置单独的辅机冷却水系统 可采用湿式冷却塔循环冷却.在严重缺水地区.经论证后辅机冷却水系统也可采用空冷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