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道床结构7,4、1 道床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若不满足要求,直接危及行车安全,严重影响正常运营.故而作此规定,隧道内和高架桥上一般都采用无砟道床.为使轨道弹性一致并增强道岔区轨道的强度.规定上述道岔区宜采用短枕式无砟道床。第1款,无砟道床承受轮轨循环往复的动荷载,是永久性的土建结构,应该与隧道或高架桥等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第2款,弹性短轨枕道床结构应该加强配筋以加强道床结构整体稳定性 特别是过曲线段时应加大水沟边缘道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考虑适当配筋.以加大对轨枕的横向阻力。保证轨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第3款 道岔尽量避开隧道结构沉降缝 道岔转辙器,辙叉部位不应有沉降缝和梁缝 若短岔枕位于沉降缝和梁缝时,应调整避开 第5款,为便于养护维修,增强轨道的绝缘性能。无砟道床地段轨底至道床面的距离不宜小于70mm 第6款 铺设基标,一般直线6m,曲线5m设置一个.曲线要素点。道岔控制点宜设置铺轨基标、考虑轨道大修时使用,故宜每隔15m,24m保留一个永久铺轨基标.7。4、2。地面正线一般地段宜采用混凝土枕有砟道床。道岔木枕有砟道床前.后地段应采用木枕有砟道床。在具备条件的地面线车站地段采用无砟道床、能增强轨道的稳定性,车站整洁美观。地面出入线。试车线和库外线尽量采用混凝土枕有砟道床.能增强轨道的稳定性,混凝土枕使用年限长,同时能节省木材,特殊地段可采用木枕有砟道床,根据地铁特点和运营实践。正线和辅助线采用特级或一级道砟.能增强道床的稳定性,有效防止道砟粉化 道床板结.减少维修工作量,延长轨道大修周期 车场线列车空载低速运行,采用二级道砟、能满足使用需要.并可节省投资、7。4,3 正线、联络线、出入线和试车线的无砟道床刚度大 有砟道床的弹性较好、为改善行车条件 保持有砟道床的稳定,减少维修工作量.衔接处应设置轨道弹性过渡段、目前国内地铁多采用有砟道床厚度渐增的办法弹性过渡.有砟道床最小厚度不宜小于250mm,基础宜采用C20混凝土、过渡段长度一般8m.12m.因无砟道床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 扣件静刚度较小 弹性好.所以 也可采取适当加大无砟道床轨枕间距,加密有砟道床轨枕间距的方法实施弹性过渡 过渡段长度宜12m 15m。列车驶入车场库内线时速度低.又是空载,库内无砟道床多采用弹性分开式扣件。弹性好.与库外线有砟道床衔接可采取适当加大无砟道床轨枕间距,加密有砟道床轨枕间距的方法,